本報中國哈爾濱消息 記者最近從中國黑龍江省中醫工作會議上瞭解到:近年來黑龍江省加快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中藥産品的研發速度和産業化進程,具有北藥特色的中藥産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影響力、品牌效應逐步擴大,"黑龍江醫藥"大品牌正逐步樹立起來。
目前,全省已獲得中國國家批准文號的中藥品種有2440個,其中常年生産的中成藥産品有800餘種,主要劑型有水針劑、粉針劑、片劑、丸劑、膠囊劑、糖漿劑、沖劑、酊劑、膏藥等中藥基本劑型。這當中,傳統産品僅占少部分,而新開發的中藥産品則占主導地位,有30種産品被列爲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全省中藥品種主要以地産地道藥材爲主,從原料上分有刺五加系列、雙黃連系列、苦參系列、丹參系列、北黃芪系列、熊膽系列、蜂王漿系列等藥品。已成爲國內知名品牌的産品有"烏蘇里江牌"刺五加注射液、"寶葫蘆牌"雙黃連粉針、"葵花牌"護肝片、"世一堂牌"世一治感佳、六味地黃丸、"黑寶牌"熊膽膠囊、滴眼液等産品。
黑龍江省幅員遼闊,中藥材資源非常豐富,據統計,全省共有動植物藥材物種856種,可作爲商品的有405種,總蘊藏量達27億公斤,價值50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具有地域內資源和生態優勢的品種有蒿子、防風、龍膽、刺五加、平貝、北黃芪、北五味子、北豆根、漫山紅、黃芩、黃柏、苦參、蒼術、柴胡、甘草、暴馬子、人參、鹿茸、熊膽、林蛙等幾十種。
在資源集中、有保護價值的地區,全省已建立了6個品種的野生資源保護區和20多個GAP示範性、規模化生産基地。目前由人工種植(養殖)的品種有人參、西洋參、刺五加、五味子、防風、龍膽、甘草、平貝、黃芪、黃芩、熊膽和鹿茸等20多個品種。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
近年來,黑龍江省一改中藥飲片加工落後的局面,由省中醫研究院採用地道動植物藥材、經傳統炮製和先進的加工技術,研製出中藥飲粒産品,這種手段不改變藥物內部分子結構及有效成分化學性質,應用最新的中藥指紋圖譜技術制定了各種藥物質量標準,規範了中藥飲片質量。包裝上單方單獨裝於濾紙袋中,成方將單方混裝於大袋中。與傳統飲片相比,具有有效成分煎出率高、劑量準確及服用方便等優點,是傳統中藥逐步邁向中藥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突破。
爲有效提高藥農素質,加快全省中藥種植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還利用省中藥協會平臺,全面開展了藥農培訓工作。培訓物件包括鄉鎮各級領導,農場、林場職工,鄉村醫生和農戶。近5年來共舉辦培訓班36期,培訓7468人次,召開種植現場會5次,有203個藥材種植大戶參加。開展技術咨詢工作,接待諮詢人員2530人次,接受電話諮詢1000餘人次。爲藥材種植戶聯繫種苗、種子72噸,幫助銷售藥材84174噸。協會成立4年來,共指導藥材種植84.5萬畝,農民增收4.2億元。(衣曉峰 靳萬慶 曲峰)
(以上内容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